图片
一件仿品,仿型和纹饰是最容易的,几乎是个学徒工就能短时间内就做到。仿好灰皮和沁色,是需要一定的市场经验的,因为需要知道这类器物大致在哪些地域会出现,这个地区的玉器常见的灰皮和沁色是什么样子,然后再去选择化学药品去烧制就行。而工艺上的仿制,如果能仿的5-6分像,则需要具备非常丰富的经验,因为他需要知道这个时期的玉器的工艺痕迹表现出来的是什么特征,所以收藏来说,最难的环节是工艺痕迹特征的理解和学习。而对有经验的鉴定者来说,最容易的鉴定环节也是工艺痕迹的特征,这是同一个工艺痕迹特征对不同的两个人的不同角度。图片
图片
蒲纹玉器是汉代常见的纹饰之一,玉璧,玉璜,剑饰等器物上常见,甚至很多谷纹玉璧的起初工序就是蒲纹,然后在蒲纹的基础上进行谷纹的切削,这是工匠为了省时省力,追求高效而发现的一个便捷方式,这种纹饰的开始年份大约是战国晚期到汉代早期,随着工艺的成熟,到了汉代晚期这种工艺就做的更为随意,纹饰基本成型即可,甚至内外边缘上还会留有片切割的痕迹存在。和其他年份的玉器一样,越是纹饰单一,简单的玉器,鉴定起来的难度就会越大,越是纹饰复杂的玉器,信息就越多,能形成互相佐证的细节就越多。而蒲纹玉器又因为是锉磨工艺形成的蒲纹,片状工具长距离进行锉磨,所以这类器物的鉴定难度几乎和素器相当,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图片
鉴定蒲纹玉器时,玉璧、玉璜这类器物往往会在内外圈加上一层纯阴线的封边线突出视觉效果,与其他玉器一样,有阴线先看阴线,虽然只是很简单的两道阴线,但是这两道阴线对很多作伪者是一个势比登天的难度,因为这条两条线要符合汉代的砣具、单砣痕迹、砣痕接续特点,尤其是长距离弧形的线,要么是电动砣一次性扫过去,要么砣痕长短随意,要么单砣痕迹拐弯,还有没有必要的歧出痕迹等,这是在观察这两条线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例如这件仿品蒲纹玉璧的内外圈阴线,都出现了电动砣痕一次性而过的痕迹,这就是致命的破绽,基本上看到这个痕迹,其他信息都可以不看了,这是致命破绽,一根线可以定真伪的关键点。图片
其次是蒲纹玉器的内外圈封边,越早期的蒲纹玉器的封边越不挺拔,后期的蒲纹玉器的封边就会挺拔犀利,到了末期封边就又回到了比较“肉”,不挺拔的状态。如何判断年份早晚,看蒲纹的规则程度,早期的蒲纹大,中期的蒲纹规则度最高,晚期的蒲纹最不规则,也最小。无论封边挺拔与否,在封边起墙的处理上,都是锉磨工艺进行加工,不大的一个侧面,越到底部越粗糙,因为底部最难锉磨到,并伴随沙子和研磨下来的玉粉的摩擦造成的工序痕迹特征。同时可以观察的还有蒲纹之间的锉磨痕迹,因为这里是片状工具进行的锉磨加工,任何一道沟底的锉磨痕迹都不能出现均匀度一致的痕迹特征,甚至同样两条沟底的痕迹也不能出现痕迹绝对一致的现象,否则就有可能是现代目数一致的工具加工的痕迹,这个现象同样适用于内外圈的起墙处观察。图片
仿品的蒲纹玉器,往往会用直径比较小的钻头类工具进行加工,这类工具就会在不经意间留下螺旋痕迹,这种痕迹的出现,只要出现一处,就是可以直接定性的痕迹特征,也不需要再看其他信息了。图片
一个单独的蒲纹,无论大小还是精致与否,他都有顶部,侧面,根部几个位置,蒲纹的顶部一定是磨损最重的,痕迹特征是最细腻的。侧面的痕迹往往要比顶部粗糙,甚至会保留下不同的锉磨出来的凸脊痕迹。根部痕迹是最粗糙的,因为这里最难打磨到。但是根部的痕迹和蒲纹之间的沟槽之间是有区别的,沟槽处的加工工具和蒲纹侧面的加工工具痕迹会界限分明,不会是同一个细腻程度的痕迹特征。 基本上蒲纹类玉器观察点就这些,内外圈的线条、内外圈起墙、蒲纹之间的沟槽、蒲纹的顶部、侧面、根部。这些痕迹除了线条是砣痕迹,其他痕迹都是锉磨痕迹,观察的时候需要加以仔细的辨别,不能出现任何一处的绝对痕迹一致,无论粗糙还是细腻。 入群请联系管理员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国汇策略-广州股票杠杆配资-配资知识门户-股票配资在线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